产品中心
那天在车展上看到零跑 D 系列的谍照,我还跟同行嘀咕呢,这牌子前两年不还在 10 来万的市场里打转吗?怎么突然就敢碰 30 万的价位了?后来听曹力说 “绝不是外界说的‘半价理想’”,我才反应过来,这哪是简单涨价啊,分明是新势力向上突围的生死战,一边是零跑引以为傲的成本定价,一边是消费者认不认的品牌溢价,这俩玩意儿撞一块儿,热闹可大了。
说实话,零跑能走到这一步挺让人意外的。前阵子看数据,他们上半年卖了二十多万台,7 月单月都破 5 万了,连续好几个月都是新势力销量第一,还成了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。你说这成绩靠啥?还不是朱江明一直念叨的 “核心零部件自研”。我记得之前拆解过零跑的车,他们连控制器、电机都是自己搞的,现在 LEAP3.5 架构更邪乎,把三域控制器整合成一个,线 米,你想啊,这成本能降多少?但问题也在这儿,30 万的消费者买账吗?人家花这个钱,买的是 BBA 的标,还是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,零跑光靠 “便宜” 能行?
上次跟一个开理想 L9 的朋友聊,他说 “不是不认可零跑的技术,但让我把家里的理想换成零跑,我还真得琢磨琢磨”。你看,这就是品牌溢价的魔力。现在市面上,极氪平均售价 3 万,鸿蒙智行都快摸到 40 万了,零跑 D 系列凭啥跟人抢?曹力说 “明年上半年进辅助驾驶第一梯队”,还说 D 系列要搭高通双 8797 芯片,AR-HUD 也会用上。我倒是见过他们 C11 上的 AR-HUD,60 英寸的屏确实够大,但这玩意儿装到 D 系列上,就能让消费者忽略品牌差距吗?
记得零跑刚出 B10 的时候,10 来万的价格,上市第二个月就卖了一万多台,那时候没人质疑他们的定价。可到了 30 万区间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岚图梦想家都能卖到 35 万以上,还能蝉联 MPV 冠军,人家背后有东风的底子。零跑呢?虽说跟 Stellantis、一汽合作了,但在高端市场,消费者认不认这些合作啊?我前几天在 4S 店碰到个看车的大哥,他说 “零跑性价比是高,但花 30 万买个新势力,我还是更信那些做了好几年高端的牌子”。你说这话扎心不?但确实是大实话。
零跑自己也清楚这事儿,所以才玩命搞自研。上半年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投入都翻了倍,还搞出了城市通勤领航辅助。可技术再好,也得让消费者感知到啊。我有时候觉得,零跑就像个埋头搞技术的理工男,不知道怎么跟消费者 “谈恋爱”。你看人家理想,把家庭用户的需求摸得透透的,零跑呢?D 系列定位全尺寸 SUV,到底是给商务人士还是家庭用户?现在还没说太明白。
前几天看到个数据,2025 年新能源渗透率都要到 60% 了,新车型也得有 140 多款,光 SUV 就一大堆。特斯拉在 20-30 万区间都能月销 6 万,理想 L6 也快 3 万了,零跑 D 系列要想在里头分杯羹,光靠成本控制肯定不够。朱江明说零跑是 “乌龟”,慢慢来,但这市场哪等得起啊?岚图都要冲 20 万销量了,还计划开 400 家门店,零跑虽说今年要把门店扩到 600 家,但高端市场拼的可不光是数量。
我有时候会想,零跑是不是太执着于 “成本定价” 了?之前听他们说 “不追求高毛利率,最大限度让利给用户”,这话听着舒服,但在高端市场,消费者有时候就认 “贵有贵的道理”。你看鸿蒙智行,价格快 40 万了,照样有人买,因为人家有华为的牌子背书。零跑呢?除了自研,好像还没找到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花钱的点。
不过话说回来,零跑能盈利,还能把技术做到这个份上,已经比很多新势力强了。D 系列要是能在 30 万市场站稳脚跟,说不定真能改变大家对零跑的印象。但要是失败了,再想往上走可就难了。这就像爬楼梯,好不容易爬到二楼,想跳四楼,要么成功,要么摔下来。
那天跟一个行业老兵聊,他说 “2025 年可能是新势力最后一次冲高的机会了,再不上就没位置了”。我觉得这话挺对的,现在 BBA 的价格都在降,奥迪成交均价才 26 万多,零跑 D 系列要跟这些牌子抢市场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反过来想,要是零跑能靠成本定价和技术,在 30 万市场撕开个口子,那对整个新势力来说都是个鼓舞。
现在就等 D 系列明年一季度量产了,到时候看看实车到底怎么样。我倒是希望它能成,毕竟新势力多几个能跟 BBA 抗衡的牌子,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。但话又说回来,消费者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30 万买台车,谁不得掂量掂量?零跑要是想赢,光靠技术和成本还不够,得让消费者觉得 “花 30 万买零跑,值!”,可这 “值” 字,哪有那么容易做到啊?
你们说,零跑这步棋到底走对了吗?要是换你们,30 万会选零跑 D 系列,还是咬咬牙上 BBA,或者选理想、鸿蒙智行这些?我反正挺好奇的,想听听大家的想法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友情链接: